币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个人手机挖矿违法吗:虚拟财富梦背后的法律与现实

在虚拟货币热潮的席卷下,个人手机挖矿这一行为悄然兴起,不少人期望借此在数字世界中挖掘出财富。但在这场看似充满机遇的 “挖矿” 之旅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与现实困境。

从技术层面看,个人手机挖矿是指用户通过在手机上安装特定的挖矿 app,利用手机算力参与虚拟货币的运算,以获取虚拟货币奖励的过程。这些 app 声称,用户只需动动手指,让手机在后台运行挖矿程序,就能轻松获得虚拟货币,实现财富增值。然而,这种行为在我国已明确被认定为违法。

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将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增补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淘汰类” 目录。这意味着,虚拟货币 “挖矿” 被视为 “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范畴。个人手机挖矿自然也包含其中。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的积极带动作用微乎其微。个人手机挖矿虽看似规模小,但众多用户参与后,累计起来也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与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

从金融监管角度而言,虚拟货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也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个人手机挖矿产出的虚拟货币,其交易同样不受法律保护。2021 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个人手机挖矿作为虚拟货币产生的源头环节,无疑也处于非法范畴。参与其中,不仅可能面临资产损失,一旦被查处,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在现实案例中,已有不少因个人参与虚拟货币挖矿而受到处罚的情况。一些用户轻信挖矿 app 的宣传,使用手机大量挖矿,不仅导致手机性能严重下降、电池寿命缩短,最终当相关部门整治时,挖矿所得虚拟货币无法变现,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东流。部分情节严重者,还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

个人手机挖矿行为在我国属于违法行为。无论是从资源利用、金融秩序,还是从法律规定来看,都不应被涉足。投资者和普通用户应认清虚拟货币挖矿的本质和风险,远离此类非法活动,选择合法、合规且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投资渠道,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之中 。

07-21 新闻中心

我们的价值观

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决策和行动,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文化与背景,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