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今日加密货币市场再度因与中本聪相关的动态引发广泛关注。尽管中本聪本人自 2010 年末淡出公众视野后再未公开露面发声,但其早期挖出并持有的比特币却如市场的 “暗潮”,一举一动皆能掀起波澜。
就在 7 月 4 日,加密货币历史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 “中本聪时代比特币转移” 事件。八个已休眠超过 14 年的比特币钱包,每个钱包转移了 10,000 枚 BTC 到新地址,累计转移 80,000 枚 BTC,按当前比特币价格超 10 万美元计算,此次转移资产价值超 80 亿美元。这些比特币在 2011 年 4 月 3 日被接收,当时比特币价格仅 0.78 美元,如今升值超过 1390 万倍。
此次转移备受瞩目,原因在于 “中本聪时代” 比特币极为稀缺且极少被动。长期以来,这些币都是链上分析师和市场观察者重点监测的关键指标,被视为市场的 “鲸鱼指标”。当老地址大规模移动 BTC 时,市场通常会担忧早期持币者是否将套现离场,尽管目前这些 BTC 尚未流入交易所,但已对市场信心产生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转移呈现出一些特殊之处。比特币被发送至全新创建的钱包地址,且使用了现代、更低手续费的 SegWit 地址格式,这表明持有者熟悉当前链上操作方式。不过,新钱包至今未进一步转出或流入交易所,持有人身份依旧成谜。
对于此次转移,市场猜测众多。有观点认为可能与私钥泄露、量子计算攻击试探有关。比特币早期使用的 P2PK 地址在首次交易后会暴露公钥,理论上若未来出现可规模化的量子计算机(使用 Shor 算法),存在被破解风险。但此次涉及转移的钱包此前从未公开过公钥,基本可排除被量子计算破解的可能,或许只是部分密钥测试或安全迁移。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本聪时代” 币的大额转移并不一定意味着抛售,但短期内往往会带来市场波动与恐慌情绪。此次事件发生后,比特币价格虽未出现急剧下跌,但在短期内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震荡。
中本聪虽隐于幕后,但其早期持有的比特币仍像悬在市场上方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举一动牵动着市场神经。投资者和市场研究者需持续关注后续进展,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比特币价格走势,也反映着加密货币市场在技术安全、投资者信心等多方面的潜在变化。
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决策和行动,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文化与背景,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