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如果你错过2017年的比特币 那就听一个有关“信仰”的故事

当比特币价格在2017年7月崩跌40%,而更让所有人不安的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内战”已逼近爆点。

矿池巨头手握全网85%算力,威胁分裂比特币;开发者派系互相指控“叛变协议”;交易所紧急暂停充提,警告用户“收到的币可能凭空消失”。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时比特币,正站在一场关乎生死的十字路口。交易拥堵已到了失控的边缘:一笔简单的转账要等上数小时,手续费飙到几十甚至上百美元,普通用户望着区块链浏览器上堆积如山的未确认交易,只剩下无奈。

整个加密世界都在屏息。

人们讨论的不再是 “比特币能涨到多少”,而是 “8 月 1 日后,我们手里的比特币还在同一条链上吗?”——UASF(用户激活软分叉)的最后通牒已到倒计时,支持 SegWit 的用户节点与坚守旧规则的矿工算力剑拔弩张,一场可能撕裂比特币的链分裂危机,只差最后几个区块的确认。

那是比特币诞生以来,第一次由 “用户” 而非 “矿工” 按下的 “命运按钮”。它关乎一个去中心化网络该由谁定义规则,关乎 1MB 的区块限制背后藏着的技术信仰与利益博弈,更关乎这个尚且“年轻”的货币体系能否挺过最凶险的一次内部分裂。

这场惊心动魄的博弈究竟如何上演?那些隐藏在代码、算力与社区呐喊背后的故事,是所有比特币的用户们赢了?还是手握全网算力的矿工赢了?这一切,就由我来为你讲述。

前世:风暴的酝酿 (2015 - 2017年初)

所谓UASF,就是User Activated Soft Fork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用户激活软分叉。而要理解UASF和最终为什么会到这一步,必须先理解它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比特币的扩容之争(The Blocksize War)

1. 矛盾的根源:1MB的枷锁

中本聪在比特币早期版本中把一个区块的大小限制在1MB以内,初衷是为了防止垃圾交易攻击导致网络瘫痪。然而,随着比特币用户和交易量的增长,这个1MB的上限逐渐成为瓶颈。

主要的问题表现: 交易拥堵、手续费飙升。

在高峰期,一笔交易可能需要等待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被确认,手续费也高到令人难以接受,这与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初衷产生了矛盾。

2.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立

围绕如何解决“链上拥堵”问题,社区分裂为两大主要阵营。

大区块阵营(Big Blockers):

核心主张:直接、简单地通过硬分叉(Hard Fork)来提高区块大小上限,例如扩大到2MB、8MB甚至更大。他们认为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扩容方式,能保持低手续费,让比特币能与Visa等支付网络竞争。

 

背后主要支持者:以比特大陆(Bitmain)的吴忌寒、Antpool(蚂蚁矿池)为代表的大矿工和矿池,以及一些早期布道者如Roger Ver、开发者Gavin Andresen等。他们掌握着比特币网络的大部分算力。

 

小区块阵营(Small Blockers)/ Core派:

核心主张:维持1MB的基础区块大小不变,或进行保守的、向后兼容的升级。他们认为,随意通过硬分叉扩大区块会带来严重风险:

中心化风险:更大的区块意味着更高的运行全节点(Full Node)的成本(带宽、存储、计算),会导致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运行全节点,从而损害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

安全风险: 硬分叉是一种不兼容的升级,处理不当会造成社区和链的永久分裂。

解决方案:他们主张通过更精巧的技术方案,如隔离见证(Segregated Witness, SegWit),并在第二层网络(Layer 2)如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上进行扩容。

主要支持者:大多数Bitcoin Core(比特币核心客户端)的开发者,如Pieter Wuille、Gregory Maxwell、Luke Dashjr等。

3. 隔离见证(SegWit)的提出与僵局

2015年底,Core开发者Pieter Wuille提出了SegWit方案(BIP 141),BIP就是比特币的提案,后面的数字是编号。可以说SegWit从技术上,近乎完美的解决了比特币拥堵的问题。

SegWit的作用:

修复交易延展性(Transaction Malleability): 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bug,为闪电网络等二层协议的实现扫清了障碍。

变相扩容: 它将交易中的“见证”(签名)数据从主区块中分离出来,使得主区块可以容纳更多交易,效果等同于将区块大小提升至约1.7MB-2MB,且这是一个软分叉(Soft Fork),具有向后兼容性。

然而,SegWit的激活机制要求在某一个难度调整周期内(约两周,2016个区块),有95%的矿工通过在自己挖出的区块中发出信号(即区块版本号为 0x20000000)来表示支持。

这个极高的门槛导致了长达近一年的激活僵局。

以比特大陆为首的大区块派矿工们迟迟不发出支持信号。原因很复杂,公开的理由是他们更青睐直接的硬分叉扩容,但社区普遍猜测也与一种被称为ASICBoost的专利挖矿优化技术有关(该技术与SegWit的某些实现方式不兼容,可能会让矿工失去一部分挖矿优势)。

但 2017 年 3 月 BIP141 启动投票后,支持率长期低于 30%。核心原因是:中国大型矿池(如比特大陆旗下的 AntPool、BTC.com,当时掌控全球 70% 以上算力)更倾向硬分叉扩容,对 SegWit 持消极态度。

矿工担心 SegWit 会削弱矿机硬件的 “ASIC 友好性”,且硬分叉扩容更符合其短期利益(更大区块可打包更多交易,赚更多手续费)。 

到 2017 年 6 月,SegWit 激活遥遥无期,交易拥堵却愈演愈烈。社区对矿工主导的治理模式逐渐失去耐心,比特币的未来,在此刻陷入了僵局,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局面。

今生:UASF的登场与决战之日 (2017年春 - 2017年8月1日)

面对旷日持久的僵局,社区中的一部分人感到绝望,他们认为矿工为了自身利益“绑架”了比特币的未来。此时,一个激进但充满比特币原教旨主义精神的方案被提出。

1. UASF (BIP 148) 的诞生

2017年2月,一位化名为“shaolinfry”的开发者提出了BIP 148方案,即UASF(用户激活软分叉)。

核心机制:这是一个“经济节点”向矿工发出的最后通牒。它规定,从2017年8月1日起,所有运行BIP 148客户端的节点,将开始拒绝那些没有发出SegWit激活信号的区块。

博弈与风险: 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胆小鬼游戏”(game of chicken)

补充解释胆小鬼游戏的博弈逻辑:本质上是看谁先退缩,你最想看到的结果是对方退缩,而你最害怕的结果是大家“同归于尽”。双方都在试图向对方展示“我绝不退缩”的决心,来逼迫对方因为害怕最坏的结果而主动让步。

如果大多数矿工妥协:在8月1日之前开始信号支持SegWit,那么比特币网络将平稳过渡,UASF功成身退。

如果大多数矿工拒绝妥协:那么在8月1日,比特币区块链将分裂成两条:一条是BIP 148链(只接受支持SegWit的区块),另一条是旧链(Legacy Chain)。这将导致比特币分裂,造成市场混乱和巨大的价值损失。

UASF的口号是“My node, my rules”(我的节点我做主),它强调了比特币网络的权力最终应属于运行全节点的用户,而非矿工。这个理念得到了大量社区用户和Core开发者的支持。

2. 纽约共识(New York Agreement, NYA)与SegWit2x

面对UASF可能带来的分裂风险,一些大型比特币公司(包括Coinbase、BitPay等)和矿池(占当时全网算力的80%以上)在2017年5月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纽约共识(SegWit2x)。

方案内容:

第一步:立即激活SegWit,但通过一个名为BIP 91的方案来执行,该方案将激活门槛从95%降低到80%。

第二步:在SegWit激活后的三个月内(约2017年11月),执行一次硬分叉,将基础区块大小提升到2MB。

这个方案试图同时满足两派的需求。然而,它遭到了Bitcoin Core开发团队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和社区共识的强制性硬分叉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3. 决战前夜:BIP 91的锁定

随着8月1日的临近,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市场担心比特币会分裂成三条链(Legacy、UASF/SegWit、SegWit2x)。

为了避免UASF(BIP 148)在8月1日强制触发分裂,矿工们在巨大压力下,开始加速支持BIP 91(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BIP 91的作用是,一旦被锁定,它会强制要求矿工必须发出支持SegWit(BIP 141)的信号,否则他们挖出的区块将被网络拒绝。

重大时间节点:2017年7月21日,BIP 91获得了足够算力支持并成功锁定。这意味着SegWit的激活已成定局,UASF(BIP 148)所担心的最坏情况——因矿工不合作而导致的分裂——被成功避免了。

4. 决战之日:2017年8月1日

 

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比特币爱好者都在屏息关注。最终发生了两件大事:

 

比特币(BTC)避免分裂:由于BIP 91已经锁定,矿工们都在有序地发出SegWit信号。UASF(BIP 148)的最后通牒日平稳度过,比特币主链没有发生分裂。

这是一次“用户意志”的伟大胜利。

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 BCH)的诞生:一部分坚持大区块路线、且完全不接受SegWit的极端大区块支持者(由比特大陆旗下的ViaBTC矿池主导),决定按原计划进行硬分叉。

他们在8月1日创建了一个新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现金(BCH)。BCH移除了SegWit,并将区块大小直接提升到8MB。所有在分叉时刻持有BTC的用户,都按1:1的比例获得了BCH。

后来的影响:新格局的开启

2017年8月1日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它深刻地改变了比特币的发展轨迹。

1、SegWit最终激活与SegWit2x的失败

2017年8月24日,SegWit在比特币主网上被正式激活,为闪电网络等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然而,纽约共识的第二部分——2MB硬分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Core开发者和社区的坚决抵制,以及缺乏可靠的重放保护机制,SegWit2x的支持率不断下降,最终在2017年11月8日,其主要推动者宣布取消这次硬分叉。

这被视为小区块/Core派的最终胜利。

 

2、对后来比特币发展的影响

 

巩固了Core的开发路线图:这次“内战”的胜利,确立了比特币以“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为最高优先级,谨慎对待底层协议修改,并大力发展二层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的长期发展路线。

证明了“用户主权”的力量:UASF虽然没有被最终执行,但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成功地迫使矿工和企业妥协,证明了在比特币网络中,经济节点和用户的共识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这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对网络去中心化特性的信心。

创造了和平分叉的先例:BCH的诞生,虽然过程充满争议,但也展示了当社区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通过硬分叉“和平分手”是一种可能的出路。这为后来的各种分叉币提供了范例。

明确了BTC的价值叙事:经过这场斗争,比特币(BTC)的“数字黄金”(Digital Gold)和价值存储(Store of Value)的叙事变得更加清晰和主流。而追求“廉价支付”的叙事,则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BCH和其他竞争链上。

加速了闪电网络的发展:SegWit的激活是闪电网络大规模应用的前提,这场斗争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闪电网络的研发和部署,为比特币的链下扩容打开了大门。

比特币的故事,从来不止于价格曲线的涨跌。

它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对抗 “被少数人定义” 的漫长实验 —— 实验里有争吵,有妥协,有利益的博弈,却始终有一束不灭的光:相信人可以不依赖权威,仅凭共识与规则,创造一种更公平、更透明的价值传递方式。

如今,闪电网络在全球节点间流转,全节点的数量仍在悄然增长,而 2017 年那个夏天的惊心动魄,早已沉淀成比特币基因里的韧性。或许未来还会有新的分歧,新的博弈,但只要还有人记得 8 月 1 日那个没有分裂的清晨,记得 “用户主权” 四个字背后的重量,这场关于去中心化的实验,就会在理想主义的星光里,继续向前。

它不是某一方的胜利,而是千万个节点、开发者、用户用信念缝合了裂痕。那些深夜亮着的屏幕,矿场里犹豫的机器,交易所紧张的代码,共同守住了去中心化的根基。

08-04 新闻中心

我们的价值观

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决策和行动,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文化与背景,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